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,勇担使命助力种业振兴
2021年7月,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》,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,集中力量破难题、补短板、强优势、控风险。
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,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发展。通过多年努力,农发种业目前已发展为种业行业头部企业,入选小麦、玉米、水稻和油菜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,成为我国种业振兴骨干力量的重要一员。
大面积小麦制种机械化收获
2024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“三年打基础”转向“五年见成效”的关键一年。三年多来,作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发展现代种业的核心平台,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农发种业”)坚决贯彻落实国资委和农发集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,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,切实担负起种业振兴央企使命。
2024年10月,全国种子双交会在福建召开。根据大会种业发展权威信息发布结果,农发种业2023年度种子销售总额全国第4,小麦和油菜种业持续巩固龙头地位,玉米、水稻和大豆种子保持行业领先。
高标准科研育种基地
科技兴则种业兴,种业兴则农业兴。在当前全球农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,种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农发种业始终坚守种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,将科技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,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资金保障。近五年,公司年均研发投入近7800万元,其中2023年超过1.2亿元。
农发种业高度重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。目前,累计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8万余份,3个种质资源库获“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”认定。种质资源储备更加丰富,育种创新的资源基础更加坚实。
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
农发种业总部与各企业协同创新质效持续提升,建立了上下互补、协同增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,在品种审定绿色通道、生物育种等方面为各企业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。公司目前拥有各级各类科技研发平台44个,在全国建立科研育种基地26个,遍布农作物主要生态区测试网点300余个。已建成包括“农业农村部水稻玉米等作物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”、“河南省酿酒专用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”、“湖北省校企共建水稻分子育种研发中心”、“山东省花生育种重点实验室”等多个重要研发平台。
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,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,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农发种业先后牵头和自主开展各类研发项目103项,包括航天诱变育种、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育种、东北早熟极早熟玉米育种、短生育期油菜育种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,取得良好成效。同时,积极开展种业国际合作,在巴基斯坦、俄罗斯、印尼、马达加斯加等国开展的海外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也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盛花期的超高产高油油菜品种
近5年来,农发种业通过审定新品种183个,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2件、授权专利19件、各级成果奖励21项。
公司技术人员在云南小麦航天育种基地
种业科技创新之路,任重而道远。农发种业将继续秉持“科技引领、创新驱动、服务农业”的理念,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,加大研发投入、深化产学研合作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,不断攻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,推动种业科技研发工作再上新台阶,为促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!